吉安新聞網訊 近年來,泰和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大力整合綜治、信訪、調解、司法等各方資源,創新“1+2+N”信訪調解機制,促進信訪工作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,推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,信訪形勢平穩向好。
泰和縣委主要領導帶頭接訪包案,調度信訪積案化解;其他縣級領導堅持“一崗雙責”,認真抓好分管領域信訪工作。今年以來,縣領導參與接訪83件次,其中現場處理18件,批轉52件,帶案下訪13件;梳理35件信訪積案由縣領導揭榜進行包案,有力推動一大批“釘子案”“骨頭案”化解??h供電公司東側小區業主反映小區出行道路多年未硬化、環境衛生差等問題,縣政府分管領導接訪包案后,多次深入現場協調調度,用心用情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??h信訪局持續跟蹤督辦,及時反饋處理結果,做到“案結事了”。
該縣在縣級層面整合綜治中心、矛調中心、接訪中心、法律服務中心等資源構建“訪調訴”一站式服務平臺,讓群眾“只進一扇門”“最多跑一地”;在鄉鎮打造基層矛調中心、綜治中心、接訪中心“三位一體”綜合調處平臺,推進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實體化運行,把信訪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。今年以來,縣級平臺受理信訪矛盾1499件,初次信訪一次性化解率91.3%;鄉鎮平臺受理信訪矛盾2252件,平均辦結時限縮短至24.3天,群眾滿意率為98.2%。
該縣拓展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渠道,充分發揮“兩代表一委員”、社會鄉賢、公益律師等社會力量作用,綜合運用法律、政策、經濟等手段和教育、協商、疏導等辦法,多措并舉化解信訪矛盾糾紛,不斷提升基層信訪工作治理效能。該縣在鄉村創新“幸福茶館+鄉賢說事”社會治理模式,調處鄰里矛盾糾紛。“多虧鄉賢老張從中調和,才幫我拿到了1000元的賠償金!”螺溪鎮村民劉某到鎮上一家牙科診所拔牙受損引發糾紛,近日拿到賠償金后,對圩鎮“幸福茶館”鄉賢說事員老張的成功調解表達謝意。
“類似這樣的糾紛調解,全縣130個‘幸福茶館’今年就有效調解2085件。”該縣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負責人介紹。
文/胡唐云、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劉嬌